首页>资讯 > >正文

装配式建筑市场巨大 相关企业积极扩产拓能

“装配式建筑”正成为建筑行业降本增效、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行业头部企业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步入“黄金期”,先期布局的产能目前满产满销;同时,面对行业机遇,企业建设投产步伐稳健。

“上半年,公司合同签约同比增长六成,构件生产量同比增长近两倍。”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下称“陕建新型建材”)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工厂扩产拓能、提质增效没有停歇,下一步仍有扩产规划。

业内看来,建筑行业向装配式建筑方向发展趋势已十分明确。中央及地方政策的不断加码,将持续推动装配式建筑景气度提升和需求释放。


【资料图】

着力提升预制构件产能

装配式建筑,可形象地称为建筑领域的“预制菜”。即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加工好房屋各个预制构件和部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装配式预制构件是建筑企业早期向上延伸产业链的关键一步。今年以来,建筑企业装配式预制构件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技改、扩产、投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在多个建筑头部企业展开。

“今年,我们完成了厂内自动线技术改造,调整生产场地布局,加大固定模台投入,改进生产流程及工艺,年产能提升了300%。”陕建新型建材工作人员介绍,“同时,我们高陵第二厂区成功投产,正全力促进产能提升。”

在位于西咸新区的陕建新型建材厂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在厂房内,记者看到,PC车间、市政车间、模具车间,多条高效节能生产线正在稳步运行。厂房外,已经加工好的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以及一些市政公用构件,如地下综合管廊、预制桥面板排列规整。

在陕南,陕西建工(安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安康新材”)投产扩产亦在稳步推进。2019年5月,安康新材商混站投产;2020年初,安康新材构件车间投产;安康新材模具车间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2022年下半年以来,安康新材抢抓装配式建筑市场井喷式增长的市场红利期,采取‘加人加班加设备’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整合各项生产要素与资源,实现了车间日产能从40立方米到120立方米的突破。”安康新材董事长尚国亮向记者介绍。

据悉,早在2014年,陕建股份便成立了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下称“陕建产投集团”),着力于打造装配式建筑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陕建股份的重要板块,陕建产投集团在陕北、关中和陕南布局了五家生产制造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接近50%。”陕建产投集团董事长付超锋介绍道。

安徽建工亦早在2014年便开始投资建设装配式生产基地,已建成并投产运营基地包括PC构件、桥梁钢结构等6个,在建1个。公司表示,将抢抓国家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布局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并投产。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当前,装配式建筑正处于政策红利期。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此背景下,各地政策密集出台。如2023年4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并明确,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0%,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

“当前,装配式建筑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普遍较低,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传统现浇平均高出10%至15%。”谈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付超锋说。在他看来,若按政策方向,2025年单体装配率不低于50%,装配式建筑生产将呈规模化发展,构件成本将与传统现浇施工成本基本持平,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未来几年,装配式建筑市场大有可为。

同时,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如在陕北,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围绕延安市落地的一大批风力发电项目,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研制生产了免灌浆分片预制装配式混塔产品,实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运用的新突破。

目前,公司已接到来自延安、榆林等地约1.5亿元的塔筒管片订单。“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仍是陕建产投集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关注的重点。”付超锋说,陕建产投集团装配式技术研究院正在研发竖向构件的连接技术和装配式装修相关部品部件的相关工艺。

未来市场蕴藏着更多的可能。“当前,我们业务还是以陕西省内为主,但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走出去。”付超锋说,未来,陕建产投集团将走出去与陕西省外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当地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将跟随陕建股份战略,着力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

记者注意到,除陕建股份外,装配式预制构件产能布局已悄然在多家头部企业中展开。如装配式建筑设计、建造头部企业上海建工拟在海南建设装配式建筑基地,规划2条混凝土预制构件PC自动流水生产线、2条固定模台生产线、1座绿色混凝土加工中心等。

再如,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预制构件生产的三和管桩,公司子公司拟投建年产450万米高强度预制管桩构件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长青科技表示,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需求的提升,公司研发的装配式产品将迎来更大市场机遇,公司目前已接到装配式建筑产品的小批量订单。

原文转自:上海证券报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