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JDAM能反舰?新旧技术杂交下空射武器“新物种”正涌现

谨由我与大家一起来学习与反舰导弹有所关联的资料并看看其中所藏有的知识点以及亮点在哪里,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如下:

今年1月,英国BAE系统公司宣布,已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AFRL) 获得价值1200万美元的第二阶段合同,以根据海上武器创新计划 (MWIP) 联合能力技术演示(即“快沉”/QUICKSINK)计划来进一步开发低成本、全天候、多模式(雷达/红外)开放式结构导引头。


【资料图】

这一串云里雾里的名词组合,其实质内容就是BAE公司将开发一种多模导引头,让空射精确制导炸弹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具备反舰能力。

这项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承担的装备研发计划,目标是通过对现役武器弹药的改装来“创新”一种低成本应对水面舰艇威胁的新手段——“快沉”。

一个不甚精确的“快沉”示意图,该计划的重点是研制出“多模导引头”(seeker kit)

核心:武器开放系统架构下的导引头

此前,作为项目的技术牵头方,AFRL已经开发出了武器开放系统架构 (WOSA) 的导引头原型,并且在2022年4月完成了测试,第二阶段中BAE系统公司将在此技术上整合其FAST实验室开发的新型导引头技术。

由此也可见,在“快沉”计划中JDAM的反舰能力全部有赖于末端制导系统的新导引头。

2022年4月的“快沉”测试中,F-15E “攻击鹰”翼下挂载的JDAM(具体型号GBU-31/B)。不过它头部依旧是空的,新导引头被秘而不宣,仅以贴纸代之。

AFRL为WOSA导引头定下的“开放系统”这一基调,一方面体现在可以与当前和未来的诸多类型武器弹药集成,从而让它们也能“华丽转身”,具备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另一面则体现在,其可以连接、使用来自不同制造商的导引头组件,也就是说能够即插即用。从而极大降低导引头成本,降低武器系统成本并提高性能。

而2022年4月的测试,也初步证明了将WOSA导引头集成到JDAM后,可以快速获得相对便宜的反舰武器。

采用雷达和红外光学的末端双模制导,保证了JDAM本身自带的GPS制导系统在遭到干扰压制情况下依旧具备反舰打击能力。

结合此前AFRL在一些展会平台中公布的信息,WOSA导引头是结合了雷达导引头和红外成像制导的双模系统。雷达导引头位于机鼻前部,红外成像则是安装在雷达罩的侧部。

该导引头将螺旋安装在标准的GBU-31/B(2000磅的JDAM)的弹体前部,同时JDAM尾部的GPS+INS复合制导单元同样保留。就这样,在多模制导系统和JDAM套件的加持下,一枚普通的Mk炸弹从JDAM再进阶为全天候性反舰武器。

F-35A空投GBU-31/B。在“快沉”计划之下,未来有一天从F-35A弹舱落下的是具备反舰能力的“快沉”。

反舰JDAM有多便宜?

“快沉”从空中发射后,在JDAM套件、INS+GPS制导的控制下,会滑翔到目标坐标周围的大致区域,一旦接近目标区域,“快沉”的制导就转入末端WOSA导引头,通过雷达和红外的复合制导来定位目标舰、确定其速度和航向。

随后弹道修正至撞击目标舰水面的轨迹,“快沉”会在水线以下的船体附近引爆,利用水的不可压缩性直接将爆炸能量传导至船体,船体将被掀起,然后被分成两半或造成其他巨大损坏。

在公开的“快沉”测试视频中明显看到船体被掀起,船体断为两半。下面这幅图为使用3D水下成像系统创建的靶船残骸视图。

以往这般对水面舰艇水线以下的“断舰”毁伤,往往只有鱼雷才能做得到——既往,鱼雷被认为是对敌舰最具毁伤、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重型鱼雷。

但就像代表性的Mk48重型鱼雷,其价格相当昂贵。

2023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案显示,Mk48 Mod7鱼雷平均单位价格接近540万美元。

虽说这其中有着通货膨胀、订单优先、非批产等因素,但显然再怎么杀价,像Mk48 Mod7这样的重型鱼雷算得上是数百万美元级别的武器,即便是轻型鱼雷Mk54价格也早已接近百万美元。

在毁伤效能方面,当前反舰导弹对比鱼雷来说,不论是采用掠海攻击还是采用贯顶攻击,它都是以毁伤舰船的上层建筑为主,并不容易实现单发命中即彻底摧毁目标舰的理想作战效果,特别是当前水面舰艇的水密隔舱设计、不断加强的损管和救援能力等。图为F-15挂载的AGM-84“鱼叉”。

反观“快沉”,此前AFRL宣称目前WOSA导引头每个套件的成本约为20万美元,如果转入大批量生产,成本有望控制在5万美元左右。再算上JDAM套件的几万美元、更为初始的Mk炸弹的几千美元,“快沉”的成本理论上就可以控制在10万美元以内,是鱼雷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此外,“快沉”与当前主流的空射反舰导弹百万美元的价格来比,同样性价比突出。

美国海军LCS濒海战斗舰上部署的NSM反舰导弹(兼具一定对陆打击能力),单价是200万美元起步。

不容忽视的平台优势

“快沉”的另一方面优势在于,它从JDAM发展而来,其可供挂载使用的平台会更多样化——任何能够携带JDAM的空中平台都约等于具备了对水面舰艇的反舰打击能力,而非只能依赖使用更为昂贵的空射反舰导弹。

同样,与鱼雷对比也是如此,重型鱼雷是水下潜艇的专属。即便是更为通用的轻型鱼雷,它使用的发射平台也依旧是主要集中于海军的水面舰艇,具备空射能力的空中平台仅限于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P-8A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等这类反潜机型。

具备鱼雷使用能力的空中平台就是反潜机型。

两相对比,“快沉”无疑灵活性更高,能为大多数美国海空军主战机型所兼容。这其中也包括无人机平台。

早在2017年,美国空军MQ-9“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上就已选用了GBU-38来作为对地攻击弹药,那么如今WOSA制导系统的出现,也就等同于赋予了MQ-9“死神”的反舰能力——即便GBU-38仅仅是500磅级的JDAM,但在改装为“快沉”后对小型海上目标的毁伤能力依旧可观。

MQ-9挂载4枚GBU-38。

无人机反舰不是空想,在2022年5月的俄乌冲突中,乌方就宣布了由TB-2无人机取得的反舰战果,击沉了2艘俄海军“猛禽”级巡逻艇。

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反舰手段

但“快沉”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是基于JDAM发展而来,所以“快沉”的一个先天不足在于射程上。

JDAM的射程通常是在15英里(约24千米)左右,即便是更高的空投发射高度,载机平台依然会处于水面舰艇的防空区内,也在大多数水面舰艇防空火力圈深处。

即便是由F-35A隐身战斗机来发射,依旧不能改变其射程短、增加发射平台风险的事实。这也就注定了“快沉”的未来应用场景只能是“欺软怕硬”——绕开那些防空火力强、一线主战水面舰艇这类“硬茬”,瞄向那些防空火力弱的后勤和支援船只类目标。

“快沉”计划的需求方是美军印太司令部。下图为测试中“快沉”击中靶船时靶船上的视角。

但这也并不表明JDAM一无是处,毕竟为射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的反舰弹药腾出了平台,来应对更高价值、更高威胁的舰艇目标。

更为重点的一点还在于,“快沉”计划探索了一种新式的反舰手段,给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虽然目前“快沉”无法完全替代鱼雷、反舰导弹等反舰武器,更谈不上是颠覆性的反舰武器,但它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可以依托目前美国海空军中对JDAM弹药的巨大保有量来迅速转化为空射反舰武器。

不论是美国空军基地还是美国航母上,JDAM都是空中力量对地打击中的基本配置。那么在需要时,这些JDAM也可以转变为“快沉”。

是复兴,也是空射武器“新物种”

“快沉”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炸弹”这种航空装备史上的古老装备在蜕变之中重回海战场。

展望未来,作为“快沉”本体的JDAM,其射程上也在随着加装滑翔翼的JDAM-ER、有动力版JDAM的出现而不断延伸,特别是后者射程上将达到目前JDAM的10倍。届时,“快沉”也不是没有可能完成对空射反舰导弹的更大范围替代。

美国军方也在考虑通过增加折叠翼、动力装置来提升JDAM的射程。

英阿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空军飞机对英国海军舰艇投下的500磅的炸弹取得了多个战果。图为英国海军的“羚羊”号,落下的2枚500磅炸弹“砸”进舱内未爆,但其中一枚在拆除过程中爆炸。

这次以“快沉”为代表的精确制导弹药的“跨界”性技术融合与战场应用,它的出现背后体现了新技术与成熟的精确制导弹药技术的杂交之下,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催生了空射武器“新物种”。

而以已更广的视野来看JDAM,来看精确制导弹药技术发展,会发现更多“杂交新物种”正在涌现。

高空反潜武器HAAWC,给Mk54轻型鱼雷装上折叠滑翔翼,从而让P-8A“海神”能够在更高的飞行高度、更远的距离外完成对目标的鱼雷攻击。

空射武器新物种,防区外水雷“快攻”,它的思路与HAAWC趋同.

这其中典型的一类“新物种”是源于精确制导弹药“子技术”的扩散与迁移,JDAM的GPS+INS制导、折叠翼、菱形翼技术与鱼雷、水雷的杂交诞生出高空反潜武器HAAWC、防区外水雷“快攻”(Quickstrike)ER。这些空射弹药“新物种”的“涌现”,在将鱼雷、水雷等传统武器的投射范围大为拓展同时,也同样作用于空中发射平台,拓展了空中平台的打击能力(以往机型具备的能力现在具备了)、具备了防区外火力投射的能力,以往海战场上固化的作战样式、装备属性、性能特点等正在被打破,甚至是趋于“混沌化”,但这也意味着一场变革正在孕育之中。

标签:

相关阅读